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369博客

精神家园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关于《古音学基础》的通信  

2013-02-27 09:52:11|  分类: 古代汉语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  关于《古音学基础》的通信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 《古音学基础》,华文出版社2012年8月版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一)

张先生:

       昨晚又翻了一遍《古音学基础》,越觉得精彩,尤其是其中的图表,初无措意,现在实在觉得是精蕴之所在。

       音韵绝学,无师难成,我看来看去,总在似懂非懂之间,苦恼。

       此次读的时候,又把有所疑惑的记录下来,请您解疑:

        第49页,论一字两音,如祭品的祭,一音为zai,我查字典注音为zhai.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戛字,我查字典只有jia一音,另一音是?

        第96页,拆注音为ca?这个依据是?

        第102页,阿的字母手写体和印刷体不同,这里所用不统一,原因是?

        108页,引文“前疏未密”似乎是“前修未密”,这个话从汤序波先生的文章知道是章太炎说的。

        109页的关于右文说的论述,其创始人今人多称晋代杨泉,到王子韶是系统论述。不知具体情况,特此提出,引起讨论。

         112页,第三行和第四行有两处“晓毋”,毋是不是母的误字?这个不敢确认,但又怀疑,故提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两天看这个本书,看得很吃力,稍微看懂一点就很开心。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当面聆教。        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爱虎上 2013·2·18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二)

张先生:

       您转来的信收悉,读后颇为爱虎先生读书之精细所感动。信中所提诸条疑问,代为一一作答。你若以为可以,则请迳回爱虎先生以释

疑惑。

       音韵绝学,无师难成,此言极是。

       此次有所疑惑,记录下来,解疑如下:

       第49页,论一字两音,如祭品的祭,一音为zai,我查字典注音为zhai.此处无非南音北音之异,绝无对错可言。

       戛字,字典只有jia一音,亦是北音。另一音南方音,亦是古音?音为ga。

       第96页,拆注音为ca?这个依据是?此注不误。西南官话谓不负责任之言行为“拆烂污”。电脑上即可打出。

       第102页,阿的字母手写体和印刷体不同,这里所用不统一,原因当为排印之误。

 108页,引文“前疏未密”似乎是“前修未密”,这个话从汤序波先生的文章知道是章太炎说的。此处当视为笔误。应为“前修未密  后出转精”。此处可见爱虎先生读书之精细。

109页的关于右文说的论述,其创始人今人多称晋代杨泉,到王子韶是系统论述。不知具体情况,特此提出讨论。关于右文说,有淸以来,读书人大率耳聆口授、辗转传抄,故均以宋代王圣美为宗师。如北周庾信《 三月三日 华林园马射赋》句“落花与芝盖同飞,杨柳共春旗一色”。被唐代王勃套用至《滕王阁序》并化改为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。世人遂谓此为王勃名句一样。

 112页,第三行和第四行有两处“晓毋”,毋是不是母的误字?可以确认为“母”之误。

 中国地域大、历史长,“官话”亦屡有改迁,还有待学者明辨之。中国古代语音学,历来有古今不辨、南北相杂之虞。我为此专门写过一篇小文章《华语剖璞正名》,可以参考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后学张泽渡奉  2013·2·22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三) 

   写在泽渡文字后:

   泽渡所解答,大体不差。补充几句。

    学习古音,两本书不可少:1、丁声树《古今字音对照手册》,2、沈兼士《广韵声系》。

    49页,戛、戞、嘎、咖,一字两音,是 声母的洪细问题。洪音g,细音j。戛、嘎可证,加、咖可证。

    49页祭品,j由z来,所以是zai,变音卷舌zhai。蔡,读cai,可证。嚓有ca、cha卷舌、不卷舌两音。

    96页的“斥”声符,多说几句。丁声树《手册》43页,昌石切。泝,《说文》水部,声符篆文0声(中华书局本233页上)。篆文中有“屰”所以斥声符不在“昌”,《广韵声系》归在“疑”类,来于那个“屰”。《说文》《广韵》未收“拆”字,有“走斥”字(37页下)“从走屰省声”。《广韵声系》240页有“走斥”,后注明“禡”韵。就是那个“ca”的依据。泽渡举证“拆烂污”,最为精妙。

.   102页,a的手写体、印刷体问题,国际音标本是两个音,绝不混同。古音拟音多用a(前元音),见王力《楚辞韵读》“三十部”的“鱼、铎、阳”的拟音。央元音A、后元音(ɑ)基本不用于拟音。汉语拼音以手写体(其实是音标的后元音)替代了三个音。102页表述正确,那个“ɑ”是今人概念里的“啊”音,正是后元音。拟古音,都用的是“a”。

 “前修未密”、“晓母”是明显的错误就不说了。

右文说经王圣美系统论述广为传播,后人知王圣美不知其他。儒学创始于周公“制礼作乐”,孔子发扬光大,后人知孔子,不知周公,其理同一,无可责备。

读音不同,大体有三:方言、官话(通语、普通话),古音、今音,口语、书面语。把握规律就可明了。

泽渡、爱虎对古音深入学习研究,我实在感慨:当今能有几人欤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张闻玉  2013·2·24  癸巳蛇年元宵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34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