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369博客

精神家园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话 说 冬 至   

2007-03-11 21:57:21|  分类: 随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二十四节气,从古至今都起着一种简明而实用的农事历的作用。它用简要的两个字,把中原大地的日地关系、气候特点、以及相应的农事活动恰当地表示出来,它关乎华夏民族的农时农事,它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,它为古今中国人所熟知,几乎到了无人不晓的地步。

二十四节气,至迟战国初期已经形成。从战国魏安厘王墓发现的《逸周书·时训》中已有全面记载。不过,二分、二至、四立,当是最先产生的八气。《礼记·月令》就只记述了这八气。“分”指春分、秋分,“至”指夏至、冬至,立春、立夏称“启”,立秋、立冬称“闭”。《左传》上记载少昊氏设置历官,就有司分、司至、司启、司闭,时代就更早了,在尧舜之前。尧的功绩之一就是制定历术,这在《尧典》中有明确记载。

二十四节气,是建立在太阳的视运动即回归年长度的基础上,最早是靠观察日影长度的变化来确定的,这就是立竿测影。立根竿子,就是“表”,表影从平放的圭上显示出来,以确定时令。称为“圭表测景”“土圭测景”。《周礼》注:“冬至,日在牵牛,景(影)丈三尺;夏至,日在东井,景尺五寸。此长短之极,极则气至。”冬至影最长,冬至就作为一个天文年度的起算点,冬至的时刻确定得准不准关系着全年节气的预报。古代天文学家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测定准确的冬至时刻。测出两次冬至时刻,就能得到一年的时间长度。这样定出的年,就是回归年,古代称之为“岁实”。

历术从观象授时进入到推算阶段,是一大进步,说明年、月、日的调配有了规律可循。战国初期四分历行用,明确记录,其冬至点在牵牛初度。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。这样,古代的星象图,二十八宿的距度标示,都以牵牛为“0”标记,将一年365又1/4日的1/4,计入牛前斗宿距度内,这个1/4就称“斗分”。

历术的运算以冬至为起点,冬至所在之月为“子月”,这是一年十二个月的首月,然后丑月、寅月、卯月……。子月为正月,即“建子为正”,称“子正”“周正”,《春秋》《孟子》记事就用周正(或称“周历”)。类推,丑月为正月,即“建丑为正”,称“丑正”“殷正”,《诗经》《月令》就使用丑正(或称“殷历”);寅月为正月,即“建寅为正”,称“寅正”“夏正”,战国时代的“三晋”、楚国都使用寅正(夏历),就是孔子所说“行夏之时”,它与表冷暖寒暑的春夏秋冬相应,最便于农事生产,寅正的“夏历”就行用不衰,两千多年不废,今天的农历还是“行夏之时”。

如果有那么一天,是甲子月、甲子朔日,又是夜半甲子时逢冬至时刻,作为历术的运算起点,多么理想啊!那真是理想的“历元”罗。司马迁《史记·历术甲子》记录的四分术就是这么安排的。它以公元前1567年(甲寅年)甲子月、甲子日、夜半冬至合朔作为计算起点,可以推知前后4560年的朔闰规律。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首屈一指,这的确是华夏文明的骄傲啊!

西方天文学重视春分,规定3月21日为春分日。不难看出,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,冬至确是最重要的。 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6年12月17日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